图为陆俊勇为帮扶户家干农活
“秀燕大哥,我来看看你在小区干保安工作还适应不,家里老人身体还好吗?”
……
杨秀燕是万山区纪委监委干部陆俊勇结对帮扶的“亲戚”,易地搬迁在万山区谢桥街道城南驿社区,80多平米的新家装修落落大方,拾得干净整齐,显得格外温馨舒适。
“想当初,你劝我搬进城的时候,我真的很担心,我们一家老小吃啥?靠什么生活呢?怕是水电费都交不起……”这一切都杨秀燕像做梦一样,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现在多好啊,小家门口当保安,有固定的收入,娃娃也在这附近上学,和城头娃娃一样的教育,我妈身体不好,这里隔医院也近……”说起搬迁后的好处,杨秀燕不禁感慨良深。
3年前,陆俊勇下派到万山区下溪乡报溪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就与该村贫困户杨秀燕结成了“亲戚”。
陆俊勇还记得第一次去杨秀燕家,就吃了杨秀燕的“闭门羹”。
“我管你是谁,我们家什么政策都没有享受过,都给了那些跟村干部关系好的人,我也不想搭理你!”杨秀燕站在他家的屋檐下态度非常生硬。
破旧的木屋、长满青苔的院坝,以及杨秀燕的这盆“冷水”,让陆俊勇内心五味杂陈。为打开工作局面,首先得全面了解杨秀燕的性格特点及家庭基本情况。
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得知杨秀燕是一位“老上访户”,缘于修建“万下公路”占用了他的田地,测量面积和补偿款未到位,让他心生不满,加上其母亲常年身体不好,妻子外出打工又多年未归,小孩才上幼儿园,家庭的重负让他更加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脾气也变得暴躁。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后,陆俊勇开始“对症下药”,首先积极与万山区交通局、下溪乡政府等单位对接,弄清杨秀燕家征地补偿款问题原委。
这次上门,陆俊勇心里稍微有了底气。
“修公路占用你家田地补偿款问题,我了解清楚了,没有人拿你家的补偿款,只是现在资金暂时没有到位,会迟一点全部足额补偿给你,是你家的钱一分也不会少,如果有人拿了,我向你保证,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第一个不会放过他!”
一番交流沟通之后,杨秀燕心结慢慢打开,他对陆俊勇上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
扶贫先扶志。陆俊勇深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才是扶贫的关键。于是,他有事没事就到杨秀燕家去拉家长,做思想工作,给他生活希望,鼓励其干事创业,摒弃“等靠要”思想。
“在家挣不了什么钱,我想出去打工,可又放不下这一老一小……”得知杨秀燕主动开始谋划生计后,陆俊勇帮扶更加有信心。
宣讲农业养殖奖补政策,申报养殖奖补资金1000元;帮助加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获得分红资金5800元;宣传大病救助帮扶政策,帮助报销医疗补助12755.91元;鼓励他发展养殖产业,帮助申请扶贫小额贷款50000元……
真心付出、真诚相待,一件件一桩桩实实在在的事情办成后,杨秀燕对陆俊勇非常信任,对帮扶工作非常配合,也不再上访,不再消沉。
看着杨秀燕一门心思努力改善生活,摆脱贫困,陆俊勇喜出望外。
“秀燕大哥,现在有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你要不要考虑下?”陆俊勇向他介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搬?没得田没得土,那城里找不到钱,怕生活不下去……”杨秀燕没有丝毫犹豫,直接选择拒绝。
“搬下去呢,小孩子读书环境很好,老人家有个头痛脑热的,那里医院也近啊,何况只要勤劳肯干哪里还愁城里找不到工作……”
经过多次耐心宣传做思想工作,杨秀燕消除了顾虑,主动找到陆俊勇,让他帮忙申请易地扶贫搬迁。
搬迁到城南驿之后,陆俊勇第一时间帮助他联系工作、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给了杨秀燕极大的生活信心。
“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真的是好,俊勇啊,谢谢你……”杨秀燕每次见到陆俊勇都非常感激。
温馨舒适的新家、稳定踏实的工作、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夜深人静,杨秀燕想到这些,不禁感慨万端,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