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万山区大坪乡纪委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创思路、抓重点、促脱贫,规范提升民生监督成效,不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聚焦主责主业,在“思”字上找突破。提高民生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民生监管工作的前提,加强基层民生监管是乡纪检监察工作的“根”和“魂”。大坪乡纪委创新民生监督载体,通过在“思”字上找突破,建阵地、强队伍、制台账、出制度,寻求民生监管最优的契合点,2020年大坪乡共计建立12个村务监督示范点,组建村级民生监督队伍31人,建立健全了《大坪乡村委监督委员会管理办法》《大坪乡民生监督组考勤考绩管理办法》等制度,主要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群众民主性监督作用,围绕党务村务公开、“三重一大”、专项监察、走村寨访民意、村规民约等加强基层民主监督,确保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保障群众根本利益。
敢于亮剑执纪,在“干”字上亮决心。今年以来,强化监督责任与主体责任相结合,深化扶贫领域“访村寨、重监督、助脱贫”专项行动,利用专项监察利剑,坚持“4+N”专项监察思路,坚持见人、见项目、见资金,对扶贫领域大面广的资金项目持续实施监察,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项的原则,严肃查处敢向扶贫资金伸手的党员、公职人员和村干部。今年上半年,大坪乡民生监督组在对黄花村黄花清新传统农业合作社专项监察过程中,发现村支部副书记潘某某在承包合作社养牛场期间涉嫌违规报销资金问题。
功在治病救人,在“拉”字上下功夫。治病是为了救人,纪检监察的目的不是要打垮一个党员干部,而是把干部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避免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在今年11月份、12月份开展的脱贫攻坚迎检工作中,大坪乡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多次上下联动开展督查督促工作,按照“四个不摘”“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等内容逐户逐项核查政策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记录问题清单,对“5321”帮扶干部采取谈心谈话、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并要求干部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销号。同时,大坪乡召开扶贫领域警示教育5次,谈心教育15人次,提醒谈话3人,形成早发现、早教育、早整改的良好氛围,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坚持的纪律保障,营造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