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窗

《贵州日报》关注丨万山地慢村盘活资源发展特色养殖
时间:2022年09月28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幸子

《贵州日报》关注丨万山地慢村盘活资源发展特色养殖

“这些牛蛙个头大、肉质肥,市场上卖得很好,销往上海、广州等地,今年增收就靠它们。”近日,万山区大坪乡地慢村牛蛙养殖基地里,村民杨江平望着活蹦乱跳的牛蛙很是欣喜。  

之前,地慢村不少村民以种植西红柿、黄瓜、丝瓜等蔬菜为生,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产量不高,特色不足卖不出好价,收益并不高。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大坪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地慢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群众代表商议如何盘活低效大棚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并结合万山区纪委监委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搜集到的群众问题反馈,基于地慢村的特殊地理环境、水资源等条件进行市场研究、前景分析,决定利用已有的大棚养殖牛蛙,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动员组织周边村民积极参与,区乡两级纪委联动督促相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并召开分析研判会,上门做好劝退转产工作,科学制定产业转型解决方案,及时消除群众心结。经过多方努力,去年,地慢村与万山区绿泉牛蛙繁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将大棚以出租方式用于发展牛蛙养殖,由该公司负责大棚改造、技术支持、育苗、饲养和销售。  

在养殖之初,由于地慢村牛蛙基地养殖密度大、投喂量多,池水需不停更换,而大棚改造时,并未修建排水池,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渠河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群众意见大。

“牛蛙基地因没有修建专门的排水池导致养殖废水乱排,我们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大坪乡纪委书记唐智飞说,地慢村“两委”及时在牛蛙养殖基地修建了7个沉淀池,如今污水经过沉淀处理达到规定值后才排放。  

目前,地慢村建成蛙池12.3亩,投入蛙苗1000万余只,已上市销售超过13万公斤,累计为本村200户686人发放分红资金20余万元。“我们的牛蛙养殖按照市场最低价保守估算,除去工人工资、饲料及日常管理成本,预计实现收益400万元左右。”对于牛蛙产业发展,地慢村党支部书记杨友权信心满满。(杨幸子 陈坤伦)